轻轻晃动的荷花,配合着悠扬的胡琴音乐,让人感觉犹如进入了一个氤氲迷人的仙境。栈道两旁一池池碧绿的池水,荷花在其中开得正艳,有些还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着叶子。
微风吹过,荷花香扑鼻而来。栈道尽头处,一座小木亭静静伫立,亭前的荷塘里,一只白鹭正站在荷叶上欣赏着周遭的美景。接着我们来到码头,准备乘坐游船深入白洋淀的湖心区域。码头旁停泊着十多艘游船,我们排队换票后便登上了一艘游船。游船慢悠悠地驶离码头,大概十几分钟后就进入了开阔的湖面区域。我站在游船的甲板上,远眺四周,湖面上点点画舫,近处一片芦苇荡。突然船身一晃,原来是游船轻轻碰到了水面上的芦苇。湖面上偶尔可见几只翩翩起舞的白鹭,以及悠游的野鸭群。
湖水清澈见底,偶尔还能看到几尾鱼快速地游过。游船穿梭在这宁静美丽的湖面上,让人感到无比惬意。
第二天我们来到鸳鸯岛感受浓郁的民俗风情。刚登上小岛,就看到岛上点缀着茅草房屋,非常具有乡野气息。
岛上住着一百多户人家,我们慢悠悠地游览,发现每家每户门前都挂着红灯笼,墙上贴着年画,充满热闹的生活气息。
院落里,孩子们嘻嘻哈哈地玩耍,几只鸡啄食着地上的谷物。我们还参观了岛上的古庙,木质结构古朴典雅,庙内还保留了珍贵的古碑等。岛民热情招待我们品尝自制的淀蓉面饼,个个香喷喷热乎乎的,让人胃口大开。离开鸳鸯岛后,我们前往白洋淀生态旅游区,这里集自然风光与游乐设施于一体。
明代屯田加剧淀区缩小,白洋淀几度干涸,到明代弘治年间,白洋淀有些淀泊已经淤成平地,“地可耕而食,中央为牧马场。”明正德年间,杨村河决口,唐河决入白洋淀。形成了徐、漕、萍、一亩、方顺、唐、滋、沙九河入淀,白洋淀才具备了现代的规模。为防洪水泛滥,建设了大规模的堤防。尤其是南岸的千里堤的建设,对白洋淀的水面格局的形成有重要影响。明代清代,继续对白洋淀进行治理,特别是保天运河的开通,至乾隆28年(1763年)白洋淀东、西淀的界限正式确定下来,“大清自雄入,迳张青口(文安县),口西西淀,口东东淀。”到了清末,无力大规模开展水利建设,白洋淀地区水旱灾害频繁,加快了其衰废过程。民国以后,对海河流域的治理着重于下游航道的治理,中上游河道淤积严重,也加快了中流洼淀的淤积。白洋淀面积进一步缩小。 [3]到了近代,1950年代初白洋淀总面积为567.6平方公里,到了2010年代减少到366平方公里。 [4]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白洋淀自驾一日游的俊其饭店于2025/1/21 14:00:34发布
转载请注明来源:http://baoding.mf1288.com/junqifandian-2836470027.html